购房收房陷阱有哪些?


在购房收房过程中,存在不少需要购房者警惕的陷阱。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面积陷阱。开发商可能会在房屋面积上做手脚。在购房合同中,一般会约定房屋的建筑面积、套内面积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卖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与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面积不符,合同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据实结算,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的,应予支持。有些开发商可能会虚报面积,导致购房者多付房款。 其次是质量陷阱。房屋质量是关键问题。有的开发商为了降低成本,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劣质材料,可能会出现墙面渗水、地面不平、门窗密封不严等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竣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但在实际收房时,一些开发商可能会在验收环节弄虚作假,让存在质量问题的房子蒙混过关。购房者在收房时,一定要仔细检查房屋质量,必要时可以聘请专业的验房师。 再者是证件陷阱。开发商需要具备一系列合法证件才能交房。比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和《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也就是常说的“五证”。如果开发商证件不全,可能会导致购房者无法办理房产证。《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规定,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购房者在收房时,一定要查看开发商的相关证件。 另外还有费用陷阱。在收房时,开发商可能会要求购房者缴纳一些不合理的费用,如所谓的“开口费”“测绘费”等。根据相关规定,这些费用有些已经包含在房价中,或者不应该由购房者承担。购房者要了解清楚哪些费用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总之,购房者在购房收房过程中要保持警惕,仔细阅读合同条款,认真检查房屋质量和相关证件,避免陷入各种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