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法律规定书面合同怎么生效?


在2024年,关于书面合同生效的问题,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判断。下面为您详细讲解书面合同生效的相关要点。 首先,我们要明白合同生效的概念。简单来说,合同生效就是合同产生了法律约束力,双方都要按照合同的约定来做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书面合同生效一般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一是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意味着签订合同的人得是能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比如,一个成年人,精神正常,能够理解合同的内容和自己行为的后果,就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要是未成年人签订一些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合同,可能就需要其法定代理人追认才有效。《民法典》第十七条至二十条对不同年龄段的民事行为能力有明确划分。 二是意思表示真实。也就是说,签订合同是双方真实的意愿,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比如,一方以威胁的手段迫使另一方签订合同,这种情况下,受胁迫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依据是《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和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 三是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合同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不能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比如,合同约定买卖毒品,这明显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是无效的合同。《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对此有相关规定。 此外,有些合同可能还需要满足特定的形式或程序才能生效。比如,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如果合同中约定了生效条件,那么只有当条件成就时,合同才生效。 总之,一份书面合同要生效,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并且要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在签订合同前,建议仔细审查合同的条款和相关条件,确保合同能够合法有效地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