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如何进行‘走出去’战略沟通?


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战略。‘走出去’战略沟通是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与目标企业、当地政府、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进行信息传递、意见交流和情感互动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误解、建立信任、协调行动,从而保障并购活动的顺利开展。 从沟通对象来看,主要涉及目标企业、当地政府以及社会公众。与目标企业沟通时,要充分了解其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员工诉求等。比如,若目标企业有着独特的创新文化,中国企业在沟通中应表达对这种文化的尊重与支持,让目标企业员工感受到并购后自身文化价值不会被忽视。这不仅有助于稳定目标企业的员工队伍,还能促进双方在业务上的协同发展。与当地政府沟通也非常重要,企业需了解并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导向。例如,某些国家对特定行业的外资并购有严格的审查制度,企业应主动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沟通,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文件和资料,积极配合审查工作,以获得政府的支持和许可。对于社会公众,企业要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方式,展示自身的实力、价值观和发展愿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减少社会公众对并购的疑虑和抵触情绪。 在沟通方式上,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正式沟通包括商务谈判、合同签订、新闻发布会等。在商务谈判中,双方要明确并购的价格、交易方式、整合计划等关键条款。合同签订则是对谈判结果的法律确认,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新闻发布会可以向外界公布并购的相关信息,展示企业的决心和信心。非正式沟通如社交活动、文化交流等也不容忽视。通过参加当地的社交活动,企业代表可以与目标企业的管理层、当地政府官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建立更紧密的私人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文化交流活动则可以促进双方文化的融合,减少文化冲突。 关于沟通的要点,首先要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企业在沟通中要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避免虚假宣传和误导。否则,一旦被发现,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声誉,还可能导致并购失败。其次,要注重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企业在沟通中要尊重这些差异,避免因文化冲突而产生误解。例如,在一些国家,时间观念非常重要,企业在商务活动中要严格遵守时间安排;而在另一些国家,人际关系更为重要,企业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最后,要制定明确的沟通计划。在并购前,企业要根据并购的目标和战略,制定详细的沟通计划,明确沟通的目标、对象、方式和时间节点,确保沟通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相关法律规定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合并应当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合并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可以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此外,《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对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核准、备案等程序进行了规定,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依法进行战略沟通和并购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