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诉前调解行动是怎样的?
我有个纠纷打算去法院解决,听说有诉前调解行动。我不太清楚这具体是怎么回事,它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展的,有什么流程,调解结果有法律效力吗?希望了解下相关情况。
展开


法院诉前调解行动是指在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后,法院立案受理之前,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的一种活动。它的目的在于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纠纷,减少进入正式诉讼程序的案件数量,节约司法资源,同时也能更快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矛盾。 从适用范围来看,一般适用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民事纠纷,比如常见的民间借贷纠纷、买卖合同纠纷、邻里纠纷等。只要双方当事人自愿,很多类型的民事案件都可以进行诉前调解。 在流程方面,当当事人向法院提交起诉材料后,法院会先对案件进行审查。如果认为案件适合诉前调解,就会联系双方当事人,告知他们可以选择诉前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若双方都同意,法院会安排专门的调解员来组织调解。调解员会听取双方的诉求和理由,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提出调解方案供双方参考。双方可以就调解方案进行协商和修改,直到达成一致意见。 关于调解结果的法律效力,一旦双方在诉前调解中达成调解协议,并且在调解笔录上签字或者盖章,该调解协议就具有合同效力,双方都要按照协议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一方不履行调解协议,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经法院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一方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相关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该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同时,部分地方法院也出台了关于诉前调解的具体规定和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了诉前调解的程序和操作。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