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离婚法院是怎么判的?


法院判决离婚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定: 首先是是否准予离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像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等情况,调解无效的话,法院就应当准予离婚。简单来说,如果能证明夫妻之间感情没了,没法再继续一起生活,法院就可能判离。 其次是子女抚养权的问题。法院一般会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来决定抚养权归属。会综合考虑孩子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以及父母双方的经济条件、教育背景、与孩子的感情亲密度、抚养意愿和抚养能力等。比如孩子一直跟随一方生活,突然改变环境可能不利于其成长,那么这一方获得抚养权的可能性就较大;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然后是财产分割方面。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也就是先看夫妻双方能不能商量好怎么分财产,如果商量不好,法院会偏向于保护孩子、女方以及没有过错的一方。比如一方在婚姻中有出轨等过错行为,在财产分配上可能会少分。 最后还有债务分担。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区分共同债务还是个人债务,关键看债务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 相关概念: 诉讼离婚:就是夫妻一方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由法院来裁决是否准许离婚、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一系列问题。 离婚损害赔偿:是指夫妻一方有过错致使婚姻家庭关系破裂,离婚时对无过错的一方所受的损失,有过错的一方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