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怎样合法挖人?
在商业竞争中,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常常会面临“挖人”的需求,也就是从其他企业引进人才。不过,这个过程必须在合法的框架内进行,否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法律问题。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企业合法挖人的相关要点。
首先,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这两部法律。《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而《劳动合同法》则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而制定的。企业在挖人时,必须遵守这两部法律的规定。
第一,不能侵犯其他企业的商业秘密。如果被挖的员工掌握了原企业的商业秘密,新企业在招聘时要确保员工没有违反与原企业签订的保密协议。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教唆、引诱、帮助他人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员工、前员工或者其他单位、个人实施前款所列违法行为,仍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的,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第二,要注意员工与原企业的竞业限制协议。竞业限制是指用人单位和知悉本单位商业秘密或者其他对本单位经营有重大影响的劳动者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经营同类业务或有其他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所以,企业在挖人时,要了解员工是否与原企业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以及协议的具体内容。如果员工违反了竞业限制协议,新企业可能会面临法律责任。
第三,确保招聘过程的合法性。在招聘时,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能采用不正当的手段。例如,不能通过贿赂、威胁等方式诱使员工离职。同时,要与员工签订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四,尊重员工的自主选择权。员工有权利选择自己的职业和工作单位,企业不能强迫员工离职。在挖人时,要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意愿和需求。如果员工自愿离职并加入新企业,那么整个过程就是合法的。
总之,企业合法挖人需要全面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法律规定,避免侵犯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只有在合法的基础上,企业才能顺利引进人才,实现自身的发展。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