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取保候审的几率有多大?


诈骗罪取保候审的几率难以直接给出具体数值,因为其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什么是取保候审。简单来说,取保候审就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司法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如果从影响取保候审几率的因素来看,若犯罪情节较轻,比如诈骗金额小,在整个犯罪活动中起到的作用较小等,那么取保候审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要是犯罪嫌疑人是初犯、偶犯,之前没有犯罪记录,社会危害性较小,并且有固定的住所和联系方式,能保证随传随到,这种情况下申请取保候审获批的概率也会提高。另外,要是犯罪嫌疑人积极退赃,把诈骗得来的财物退还,取得了受害人的谅解,这对取保候审也有积极作用。还有,如果犯罪嫌疑人存在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或者是怀孕、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这些特殊情况,且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那么符合条件也可以取保候审。 相反,如果犯罪情节严重,比如涉案金额巨大,或者属于多次诈骗、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等情况,那么取保候审就比较困难。要是犯罪嫌疑人有严重的暴力犯罪倾向、拒不交代犯罪事实、逃避侦查等,也会导致取保候审几率降低。 此外,案件所处阶段也有影响。若该案尚处于未批准逮捕阶段,嫌疑人获得取保候审的可能性将会较高;反之,一旦已由检察机关批准逮捕,除个别例外情况,通常情况下取保候审的成功率仅有约5%或更低 。总之,具体到某一个案件,其取保候审的成功概率需依据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