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合同多久会失去法律效力?


工程合同失去法律效力的时间不是固定的,存在多种情况。 首先,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失效的情形或时间,那么当约定的情形出现或约定时间到达时,合同就失去法律效力。比如合同约定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一个月,合同失效,那满足这个条件后合同就不再具有效力。这在法律上依据《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其中可以包括关于合同失效等相关条款 。 其次,附解除条件的工程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比如合同约定如果遇到不可抗力导致工程无法继续进行超过一定期限,合同自动解除,那么当这个不可抗力情形及期限达到时,合同就失效了。这是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然后,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比如合同约定从签订之日起两年后合同自动终止,那么两年期限到了,合同就失去法律效力,依据是《民法典》第一百六十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另外,当出现法定的无效情形时,工程合同自始无效,也就不存在有效期限的问题了。像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工程合同;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的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但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行为无效的除外)以及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等。相关法律条文如《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百五十四条都对此有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工程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这意味着如果一方要通过诉讼维护自己在工程合同中的权益,需要在这个时效内进行。不过诉讼时效和合同失去法律效力是不同的概念,即使超过诉讼时效,合同本身在没有上述失效情形时依然是有效的,只是可能无法通过诉讼强制对方履行义务。 相关概念: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就是在行为中设定一定条件,当条件满足时,行为才发生效力或者失效。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在行为中确定一个期限,期限到达时,行为生效或者失效。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会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