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赔偿的年限是多久?


医疗事故赔偿年限涉及不同方面的规定。 首先是诉讼时效方面。一般来说,医疗事故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从患者或者其近亲属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开始计算这三年时间。比如,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一段时间,发现身体出现异常状况,经诊断是之前医疗行为导致的,这时就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不过存在特殊情况,如果患者在医疗事故发生后,一直处于昏迷等无法主张权利的状态,诉讼时效期间会中止。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比如患者因医疗事故一直昏迷,那么在昏迷期间诉讼时效暂停计算,等醒来后,再接着计算剩余时效,并且要额外加上六个月。同时,如果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保护,但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其次是不同赔偿项目的具体赔偿年限。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如果患者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例如一位50岁患者因医疗事故定残,按规定可能最长能获得30年的残疾生活补助费赔偿。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总之,医疗事故赔偿年限在诉讼时效和具体赔偿项目上都有明确规定,遇到实际情况时,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