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鉴定完以后多久能拿到赔偿款?


工伤鉴定完后多久能拿到赔偿款,并没有固定统一的标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如果用人单位参加了工伤保险: - 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部分,在工伤鉴定结果出来后,单位完成相关申报手续,在资料齐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一般一个月左右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收到赔偿款项。不过若存在争议或者需要进一步核实情况,时间可能会延长。 - 用人单位支付部分,比如停工留薪期工资等,如果双方对数额或支付方式等无争议,用人单位通常也会在一个月内支付,但如果有争议,可能需要通过劳动仲裁等途径确定,时间就会相应延长 。 其次,如果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所有的工伤赔偿责任都由用人单位承担。若双方就赔偿数额达成一致,用人单位可能一两个月内完成支付。但要是双方存在争议,劳动者提起劳动仲裁或者诉讼,整个流程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劳动仲裁一般在受理后的45日到60日审结,诉讼一审普通程序是6个月审结。 相关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 另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工伤保险经办规程的通知(2012修订) 》中提到,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从做出劳动能力鉴定的结论次月起发放;供养亲属抚恤金从死亡的次月起计发 。 总之,影响拿到赔偿款时间的因素较多,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 相关概念: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 工伤保险基金:是通过立法强制征缴,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用于保障工伤职工的基本权益。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权益等问题产生纠纷,协商不成时,可通过此途径解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