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几个小时开车才不属于酒驾?
平常有时候会和朋友小酌几杯,可之后又担心什么时候开车才不会被认定为酒驾。想知道从法律规定和人体实际代谢酒精情况来看,酒后到底过几个小时开车才安全,不会面临酒驾风险,希望能得到详细的解答。
展开


酒后几个小时开车不属于酒驾,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确切时间,这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要明白酒驾的判定标准。根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即属于饮酒驾车;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属于醉酒驾车。 酒精进入人体后,要经过吸收、分布、代谢等过程。一般来说,正常人体每小时只能代谢大约10 - 15毫升酒精。但不同人的身体对酒精的代谢能力差异很大,比如有的人酒精代谢能力强,有的人则较差。而且饮酒量的多少也对代谢时间有影响。 如果饮酒量较少,比如喝了一瓶500毫升左右、酒精度3.5%的啤酒,正常情况下两个小时左右可能代谢完毕。但要是喝入四五瓶啤酒或者半斤40度白酒,这可能就需要身体代谢大约7 - 10个小时。不过这只是大致估算,有些人即便饮酒量不多,但代谢慢,5个小时内也可能有头晕等不适,此时开车还是有风险。 通常而言,酒醉后需要24小时以后酒精才能完全代谢。如果酒喝得不多且酒精含量较低,至少也需要12小时后开车才相对安全。但饮酒后的睡眠时间里,因饮水量骤减,酒精代谢更加缓慢,有的人饮酒后直到第二天仍代谢不掉体内酒精,仍有醉酒感觉(宿醉),这种情况下第二天也最好别开车,否则很容易被查出酒驾或者因反应迟缓引发事故。 总之,为了确保安全且不触犯法律,不能仅依据时间来判断,最好在酒后保证头脑完全清醒、身体没有任何酒精影响的状态下再开车,要是无法确定,建议24小时之后再驾车。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