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个工作日内需要立案?
我去法院起诉了一起民事纠纷,交了起诉状和相关材料后,一直没收到立案通知。我想知道按照法律规定,法院应该在多少个工作日内立案呢?我心里好有个底,也能知道后续该怎么做。
展开


在我国,不同类型的案件立案的工作日规定有所不同。 对于民事案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这里的‘七日’指的是自然日,并不是工作日。这意味着,如果你的起诉材料齐全且符合起诉条件,法院一般会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而对于行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同样,这里的‘七日’通常理解为自然日。 在刑事案件方面,并没有明确统一的以工作日计算的立案时间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会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