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气死了会被判几年?


在法律上,“把人气死”这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地确定判刑年限,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 首先,我们要了解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指的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也就是说,只有当行为人的行为对他人死亡结果起到了关键的引发作用时,才可能承担刑事责任。比如,甲故意用极其恶毒、侮辱性的语言长时间辱骂患有严重心脏病的乙,导致乙心脏病发作死亡,甲的辱骂行为和乙的死亡结果之间就可能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接下来看不同的情形。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故意,明知对方有某种严重疾病,故意通过言语刺激、挑衅等行为导致对方死亡,这种情况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例如,甲知道乙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还故意在乙面前不断提及让乙极度生气的事情,导致乙心脏病发作死亡,甲就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 要是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失,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他人死亡,但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这种情况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比如,甲与乙发生争吵,甲不知道乙有心脏病,争吵过程中乙突然发病死亡,甲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只是一般性的争吵、冲突,没有故意或重大过失,对方的死亡主要是由于自身疾病等原因导致,那么行为人通常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赔偿责任。比如,甲和乙在菜市场因琐事发生了短暂的争吵,乙本身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回家后因情绪激动引发脑出血死亡,甲可能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可能要根据公平原则给予乙家属一定的经济补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