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单达到多少钱可以立案?


逃单行为从法律角度来看,在不同情况下可能涉及不同的法律关系,是否立案以及立案的金额标准也有所不同。 如果是一般的民事违约行为,逃单本质上是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合同违约。当消费者进入餐厅等消费场所进行消费时,就与商家形成了服务合同关系,消费者有支付费用的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在餐饮消费场景中,虽未签订书面合同,但通过点菜、消费等行为构成了口头合同。不过,民事违约通常不涉及立案问题,商家可通过协商、调解或向法院起诉等方式要求消费者支付费用。 而如果逃单行为达到一定程度,可能涉嫌刑事犯罪中的诈骗罪或盗窃罪。对于诈骗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如果逃单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商家提供服务后逃单,达到当地诈骗罪立案标准的,公安机关会立案处理。 对于盗窃罪,目前没有专门针对逃单以盗窃罪立案的统一明确金额标准,但在司法实践中,如果逃单情节符合盗窃罪构成要件,一般也是参照当地关于盗窃罪的立案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同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所以,逃单行为是否立案以及立案的金额标准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当地的相关规定来判断。建议不要采取逃单这种不当行为,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