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拖欠货款达到多少金额可以立案?


恶意拖欠货款的立案情况需要分不同角度来看。 首先,如果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来追讨货款,这种情况下并没有明确规定一个具体的欠款数额才予以立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起诉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只要满足这些条件,不管货款金额多少,法院都会受理立案。简单来说,就是你觉得对方恶意拖欠货款,损害了你的权益,有证据能证明,就可以去法院起诉立案。 不过在一些特殊情况中,可能涉及刑事犯罪立案标准。有一种情况是,如果恶意拖欠的货款属于薪资性质,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一是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二是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达到这个标准,可能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就可以刑事立案了。但这是针对货款属于薪资的特定情况。 另外,各地区对恶意拖欠货款案件的立案金额规定存在差异。部分资料显示,恶意拖欠货款的立案金额门槛为5000元以上(个人)或10万元以上(单位),这或许与诈骗罪的立案标准相契合。不过这种说法并没有统一的明确法律规定。 总之,如果遇到恶意拖欠货款的情况,即便不满足可能的刑事立案标准,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求对方支付货款以及可能产生的利息等损失。 相关概念: 民事诉讼:就是老百姓之间、老百姓与单位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因为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产生纠纷了,到法院去打官司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就是老板或者单位有能力给员工发工资,却通过转移财产、跑掉等方法故意不发,达到一定数额和条件,就要受到刑事处罚的一种犯罪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