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法对于欺诈性经营行为是如何规定的?
我之前在一家店里买东西,感觉商家存在欺骗我的情况。我想知道按照新消法,什么样的经营行为算欺诈,新消法对此有啥具体规定,我能不能依据这些规定维护自己权益呢?
展开


新消法即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欺诈性经营行为有着明确的规定,下面我们详细来看。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欺诈性经营行为。简单来说,欺诈性经营行为就是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时候,通过虚假或者误导性的手段,让消费者产生错误的认识,并且基于这种错误认识做出消费的决定。比如商家故意隐瞒商品的真实情况,像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却不告知消费者;或者提供虚假的商品信息,比如宣传商品有某种功效但实际上并没有。 依据新消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遇到了欺诈性经营行为,可以要求商家进行三倍赔偿,如果赔偿金额不足五百元,最低也能获得五百元的赔偿。 此外,新消法还在其他条款中对欺诈性经营行为有相关规定。比如第十六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义务。经营者和消费者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得强制交易。如果经营者违反这些规定,进行欺诈性经营,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消费者在遇到欺诈性经营行为时,要注意保留相关的证据,比如购买商品的发票、与商家的聊天记录、商品的质量检测报告等。通过合法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可以先与商家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者相关的监管部门投诉,也可以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来解决。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