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不给钱该如何进行劳动仲裁?


当遇到加班不给钱的情况,想要通过劳动仲裁来解决,以下是具体的步骤和相关要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因劳动报酬等发生的争议,适用本法。加班不给钱就属于劳动报酬争议的范畴。 第一步,要确认自己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存在是进行劳动仲裁的基础。比如劳动合同就是最直接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以及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也可以作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 第二步,收集加班证据。这是仲裁成功的关键。证据可以包括加班通知、考勤记录、加班时工作的邮件或工作成果等。比如公司通过邮件发送的加班安排通知,或者自己保存的加班期间完成的工作文件等,这些都能证明你确实加了班。 第三步,准备仲裁申请书。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在仲裁请求中,要明确写出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的加班费金额,这可以根据自己的加班时长和工资标准来计算。 第四步,提交仲裁申请。你需要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和相关证据材料。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第五步,参加仲裁庭审。仲裁庭会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在庭审过程中,要如实陈述事实,提供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 最后,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者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有法定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