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应该怎样审查账外资金?


内部审计在审查账外资金时,是保障公司财务合规、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下面为您详细介绍相关方法和依据。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账外资金。账外资金就是没有记录在公司正规账本里的钱,这种资金游离于财务监管之外,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财务风险和法律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账外资金的存在显然违反了这一规定。 在审查方法上,有多种途径可以发现账外资金的蛛丝马迹。 一是检查收入不入账情况。公司的各项收入都应该如实记录,如果存在部分收入没有进入正规账目,就可能形成账外资金。比如,审查销售合同和发票,对比实际发货数量、销售价格与财务记录的收入是否相符。有些公司可能会将边角料销售、废旧物资处理等收入不记账,而是放入账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是偷税行为。 二是关注费用异常支出。不合理的费用报销可能掩盖着账外资金的运作。审查费用报销凭证时,查看凭证的真实性、合理性,是否存在虚开发票、重复报销等情况。例如,有些公司可能会通过虚列会议费、差旅费等方式套取资金,形成账外资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虚开发票的行为。 三是盘查实物资产。对公司的固定资产、存货等进行实地盘点,检查资产的实际数量与账面记录是否一致。如果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可能存在资产处置收入未入账形成账外资金。比如,公司处置了一批闲置设备,但财务账上没有相应的收入记录。 四是分析关联交易。审查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看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定价、资金转移等情况。有些公司可能会通过关联交易将资金转移到账外。《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对关联交易的披露和规范有明确要求。 在审查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要保持职业谨慎和独立性,收集充分的证据。一旦发现账外资金的线索,要深入调查,查清资金的来源、去向和用途。同时,要将审查结果及时向公司管理层报告,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可能还需要向相关监管部门报告。 总之,内部审计审查账外资金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公司财务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