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了如何避免赔偿?


当发生侵权行为后,想要避免赔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在某些特定情形下,是有可能不承担赔偿责任的。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侵权赔偿。侵权赔偿是指侵权人因为自己的过错行为给他人造成了损害,需要对受害人进行经济上的补偿。这是法律为了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让侵权人承担相应责任的一种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四条规定,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比如说,甲故意跑到乙正在施工的区域,结果被掉落的物品砸伤,这种情况下,如果乙尽到了合理的安全提示和防护义务,那么乙就不需要对甲进行赔偿,因为损害是甲自己故意造成的。 另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九条规定,占有或者使用易燃、易爆、剧毒、高放射性、强腐蚀性、高致病性等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占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占有人或者使用人的责任。比如,丙在存放剧毒物品的仓库附近玩耍,仓库已经设置了明显的警示标志,但丙故意翻越围栏进入,导致中毒,这种情况下,如果仓库管理人能证明自己尽到了管理义务,那么就可以根据丙的故意行为免除自己的赔偿责任。 还有,如果存在第三人过错导致侵权的情况,也可能影响赔偿责任的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三条规定,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侵权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侵权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也就是说,如果是第三人的行为导致了侵权结果的发生,侵权人在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进行追偿。不过,要证明存在第三人过错并且与侵权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是需要有充分证据的。 需要强调的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真的发生了侵权行为,不要试图逃避责任,积极与受害人沟通,采取补救措施,才是比较正确的做法。即使存在可能避免赔偿的情形,也需要通过合法的途径和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否则,不仅可能要承担赔偿责任,还可能面临其他法律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