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补偿安置公摊面积怎么计算?


在货币补偿安置中,公摊面积的计算是一个涉及被拆迁人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公摊面积的计算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公摊面积。公摊面积是指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像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都属于公摊面积,这些面积会按照一定的方式分摊到各套商品房中。 在计算货币补偿安置中的公摊面积时,相关法律和政策对此有相应规定。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相关规定,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这其中就包括了公摊面积的价值。 一般来说,计算公摊面积有以下常见的方法: 一种是按照被拆迁房屋的公摊系数来计算。公摊系数是指整栋建筑物的公用建筑面积与整栋建筑物的各套套内建筑面积之和的比值。用被拆迁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乘以公摊系数,就能得出该房屋的公摊面积。例如,某被拆迁房屋套内建筑面积为80平方米,该栋楼的公摊系数为0.2,那么其公摊面积就是80×0.2 = 16平方米。 另一种是参考当地政府制定的统一标准。不同地区可能会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用于本地区的公摊面积计算标准和补偿办法。比如,有些地方规定按照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的一定比例来确定公摊面积补偿。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被拆迁人与拆迁方就公摊面积的计算和补偿存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等途径来解决。协商是双方就争议问题进行沟通和谈判,争取达成一致意见;行政复议是向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其对征收补偿行为进行审查;行政诉讼则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程序来解决争议。 总之,在货币补偿安置中,公摊面积的计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以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