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怎么算?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工资收入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涉及多个因素,下面为你详细介绍计算方法。 首先,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基础,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 = 综合所得收入额 - 60000元 - “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 - 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 -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这里的综合所得收入额主要就是工资收入,60000元是一年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平均到每月是5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是指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 然后,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查找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是超额累进税率,不同的应纳税所得额对应不同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例如,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20元等。 最后,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举个例子,小张每月工资收入为10000元,“三险一金”扣除1000元,有一个子女正在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可享受每月1000元的专项附加扣除,那么他每月的应纳税所得额 = 10000 - 5000 - 1000 - 1000 = 3000元。对照税率表,适用3%的税率,速算扣除数为0,每月应纳税额 = 3000 × 3% - 0 = 90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并向纳税人提供其个人所得和已扣缴税款等信息。所以单位在发放工资时会按照上述方法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