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工商户个税如何计算?


个体工商户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涉及多个方面,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要明确应纳税所得额的概念。应纳税所得额就是个体工商户在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其他支出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简单来说,就是您赚的钱,去掉各种花掉的钱和可以弥补的亏损后剩下的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这里的收入总额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接受捐赠收入等。成本和费用就是您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进货成本、员工工资、水电费等。 确定了应纳税所得额后,我们要根据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来计算应纳税额。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比如,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5%,速算扣除数为0;超过30000元至9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500元,以此类推。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是: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另外,还有一些扣除项目需要注意。个体工商户业主的费用扣除标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执行。目前,基本减除费用标准为每年6万元。此外,个体工商户按照规定缴纳的摊位费、行政性收费、协会会费等,按实际发生数额扣除。 举个例子,假如您在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是50万元,成本、费用等支出一共是35万元,那么应纳税所得额就是50万 - 35万 - 6万 = 9万元。对照税率表,9万元对应的税率是10%,速算扣除数是1500元,应纳税额就是9万 × 10% - 1500 = 7500元。 总之,个体工商户个税计算并不复杂,关键是要准确核算收入、成本和费用,按照规定的税率和扣除标准进行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