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变税费征管方式?


税费征管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过程,对于提高征管效率、保障国家财政收入和维护纳税人权益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转变方式以及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信息化征管是重要的转变方向。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税费数据的精准分析和监控。例如,税务部门可以通过与其他部门的数据共享,获取纳税人更全面的信息,从而更准确地评估纳税义务。《税收征管法》第六条规定,国家有计划地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共享制度。这为信息化征管提供了法律依据。 其次,风险管理也是转变征管方式的关键。税务机关可以对纳税人进行风险分类,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征管措施。对于低风险纳税人,可以简化征管流程,提供便捷的纳税服务;对于高风险纳税人,则加强监管和审计。《税收征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企业或者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应纳税的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这体现了对高风险关联交易的风险管理。 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纳税服务来转变征管方式。税务机关可以提供更多的线上办税渠道,简化办税流程,提高纳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税收征管法》第七条规定,税务机关应当广泛宣传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普及纳税知识,无偿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这要求税务机关在征管过程中注重服务纳税人,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和遵从度。 总之,转变税费征管方式需要综合运用信息化、风险管理和优化服务等多种手段,并且要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