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扶贫政策下医院费用怎么报销?


在经济扶贫政策下,医院费用的报销主要涉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以及医疗救助等多个方面,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这是最基础的医保保障,参保的贫困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符合医保目录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可以按照规定比例进行报销。比如门诊费用,在定点基层医疗机构就诊,通常可以按一定比例报销,具体比例各地不同,一般在 50% - 80%左右。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相对更高,在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可能达到 90%左右;在县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大概在 70% - 80%;在市级及以上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可能在 60% - 70%。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规定,要确保贫困患者在基本医保报销上能得到优惠。 其次是大病保险报销。当贫困患者的医疗费用超过基本医保报销的额度后,进入大病保险报销范围。大病保险不设起付线,报销比例会在基本医保报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通常能达到 60% - 90%不等。这大大减轻了贫困患者因大病产生高额医疗费用的负担。相关依据如《关于做好 2019 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大大病保险对贫困人口的支付倾斜力度。 最后是医疗救助。对于经过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后,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贫困患者,还可以申请医疗救助。医疗救助主要是对剩余的合规医疗费用进行再次报销,具体救助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来说,救助比例在 70% - 90%左右。依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家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制度,保障医疗救助对象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报销流程方面,现在很多地区实行“一站式”结算服务。贫困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只需支付个人自付部分的费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的报销费用由医疗机构与医保部门直接结算。如果不是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或者当地没有实行“一站式”结算,患者需要先自行垫付医疗费用,然后持相关票据、病历等资料到当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报销手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