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掩隐罪中三次以上且价值总额达到5万以上如何定性?

我最近遇到个事儿,心里挺困惑的。我有个朋友好像牵扯到一些事,听说他三次以上做了某些事,涉及的价值总额达到5万以上了,这情况好像和掩隐罪有关。我就想知道在法律上,这种三次以上且价值总额达到5万以上的情况到底会怎么定性啊?
展开 view-more
  • #掩隐罪
  • #犯罪定性
  • #法律认定
  • #刑事法律
  • #情节严重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我国刑事法律体系里,并没有“掩隐罪”,与之相关的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 一般来说,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就会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处罚。 当出现三次以上且价值总额达到5万以上这种情况时,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情形。按照《刑法》 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不过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次数的认定可能存在争议。比如,有的案例中虽然客观上实施行为三次以上且价值总额达到5万以上,但如果是为同一个上游犯罪人同一起犯罪事实的犯罪所得分多次予以转移,基于刑法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可能不认定为多次掩饰、隐瞒。 相关概念: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同样是明知是犯罪所得产生的收益,通过上述类似行为进行处理的犯罪。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要求在认定犯罪时,要同时考虑犯罪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