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饰隐瞒5万是否不予起诉?


掩饰、隐瞒5万一般情况下是会被起诉的,因为当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总和达到5万时,就已达到刑事立案追诉标准,司法机关会依规定开展侦查、审查起诉等程序。但在某些特定情形下,也可能存在不予起诉的情况,以下为你详细分析: ### 一般情况下会被起诉及相应处罚 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也就是说,掩饰隐瞒达到5万的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可能不予起诉的情形 -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如果犯罪嫌疑人的掩饰、隐瞒行为虽然涉及金额达到5万,但在整个犯罪过程中所起作用极小,或者没有对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以及社会管理秩序造成实质性的危害等,根据《刑法》第十三条“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的规定,可能不会被起诉。 - **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追诉时效是指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在此期限内,司法机关有权追诉;超过了此期限,司法机关就不能再行追诉。如果该掩饰、隐瞒行为发生时间距离案发已经过了法定的追诉时效期限,那么也可能不会被起诉。不过,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法定最高刑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不再追诉,所以一般情况下5万金额的掩饰隐瞒行为很难达到已过追诉时效的情况。 - **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特赦是由国家元首或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以命令的方式对已受罪刑宣告的特定犯罪人,免除其全部或部分刑罚的制度。如果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遇到特赦令,且该特赦令涵盖其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行为,那么可以不予起诉。但在实践中,特赦令的发布是比较罕见的。 - **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指某些特定的犯罪行为,是必须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提出控告才予以处理的案件。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不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所以一般不适用这种情形。 -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一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刑事诉讼程序就无法继续进行,也就不存在起诉的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