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名誉权该如何处理,会被判几年刑?


当遇到侵犯名誉权的情况时,处理方式和是否判刑要分不同情况来看。 首先,如果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比较轻微,不构成犯罪的,可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至十日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这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其中明确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会面临相应处罚 。 要是该行为构成严重侵害名誉权,并且符合一定条件,可能会涉及刑事犯罪,比如侮辱罪、诽谤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里的侮辱罪,既可以是用真实事实也可能是编造谎言来损害他人名誉;而诽谤罪是通过编造虚假事实来摧毁他人名誉。 需要注意的是,侮辱罪和诽谤罪一般属于自诉案件,也就是只有受害人自己主动向法院起诉后,法院才会进行审理。但如果该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或者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伤害,就不由自诉处理,而是由检察院提起公诉。另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上述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 除了可能面临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外,侵害名誉权还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并且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条所规定的。 相关概念: 自诉案件:就是由被害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直接到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不经过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公诉案件:指由各级检察机关依照法律相关规定,代表国家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提起诉讼的案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