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逃逸第二天不承认喝酒该怎么处理?


在酒驾逃逸第二天不承认喝酒的情况下,法律上有相应的处理办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酒驾和酒驾逃逸的概念。酒驾,简单来说,就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一定标准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根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而酒驾逃逸则是指在酒驾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对于这种不承认喝酒的情况,警方会通过多种方式来收集证据。其一,查看事故现场的监控视频,监控可以清晰地记录下驾驶人酒驾逃逸前的状态,比如走路摇晃、言语不清等表现,这些都能间接证明其饮酒后驾车。其二,走访事故现场的目击证人,他们的证言同样具有重要的证据价值。如果有证人看到驾驶人在事故发生前饮酒,或者看到其酒驾逃逸时的异常状态,这些证言都可以作为认定酒驾的依据。 另外,即使驾驶人第二天不承认喝酒,警方也可以通过检测驾驶人血液中的酒精代谢物来判断其是否酒驾。因为酒精在人体内代谢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过了一晚,血液中仍可能检测到酒精代谢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而酒驾逃逸的处罚更为严重,会根据具体情况依法加重处罚。所以,即使驾驶人不承认喝酒,只要有充分的证据,依然可以对其进行法律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