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借钱不还该如何处理?


如果遇到微信借钱不还的情况,可以参考以下步骤来处理: 首先是自行协商。微信里大多是熟人,有可能对方是因为忙碌而忘记还款,所以可以先友好地提醒一下。如果对方确实有特殊情况无法按时还钱,也可以和对方协商新的还款日期和方式。这种方式比较便捷,也能维护彼此关系,但没有强制执行力保障。 若协商不成,可以考虑调解。调解可以由当事人主动申请开始,也可以由法院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依职权调解而开始。在审判人员主持下,先听取双方对案件事实和理由的陈述,审判人员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后,阐明政策和法律,引导双方就争议事项协商。调解成功则结束,若达不成协议也会结束,对于达成的调解协议,法院会进行审查 。 要是调解也无法解决,还能选择仲裁,但前提是双方事先有仲裁协议。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最后还可以选择诉讼。这是比较有效的强制手段。根据《民法典》规定,要先确定管辖法院,一般为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然后准备好起诉状及相关证据材料,像微信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能证明借贷关系的证据,向法院申请立案。《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要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法院审理后若判决对方还钱,而对方在判决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内仍不还钱的,债权人可以在法院判决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两年内向做出判决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另外,在微信借钱时尽量明确借款意图表述,避免“好友代付”“红包赠予”等易混淆的转账形式。并且,按照《民法典》相关规定,借贷双方可约定借款利息,但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如借款合同中有违约金条款且合理,出借人也有权主张。 相关概念: 证据链:就是一系列能够相互印证、共同证明某个事实的证据组合。比如在微信借钱这件事上,转账记录和关于借款金额、期限等内容的聊天记录,一起构成证据链来证明借款事实。 管辖权:简单说就是哪个法院有权受理这个案件,确定管辖法院能让诉讼在合适的法院进行。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在借款纠纷中,一般诉讼时效是三年,从知道或者应该知道自己权利受损害且知道义务人是谁那天开始算。 强制执行:是在当事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法院通过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手段,强制其履行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