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性行贿罪?


要定性行贿罪,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客体要件**:行贿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主要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这意味着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公正、廉洁地履行职责,不能因为收受财物而影响其职务行为的公正性和廉洁性。次要客体是国家经济管理的正常活动,行贿行为可能会干扰国家对经济的正常管理秩序。例如,在工程项目招投标中,行贿行为可能导致不具备资质的企业中标,从而影响工程质量和国家经济管理秩序。 **客观要件**:表现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或者在经济往来中,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这里的“不正当利益”是指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不应当得到的利益,包括非法利益。例如,为了获得某个项目的承包权,向负责审批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这种行为就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同时,这种行为还需要达到一定的界限才能构成犯罪,一般来说,涉及的财物数额较大是构成行贿罪的重要条件之一。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行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主体要件**:行贿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也可以成为行贿罪的主体,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构成单位行贿罪。例如,某公司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由公司决策层决定向相关国家工作人员行贿,这种情况下,该公司就构成了单位行贿罪。 **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是收买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自己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而实施这种行为,意图谋取不正当利益。例如,行贿人清楚地知道自己送给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目的是让其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这种主观故意是构成行贿罪的重要因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条规定,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