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合同诈骗中的主观故意?
合同诈骗中的主观故意,是指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下面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界定。
首先,从行为人的履约能力来看。如果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只有部分履行能力却夸大自己的能力,以骗取对方当事人的信任从而签订合同,这很可能表明其具有主观故意。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情形中,就包含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这说明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无实际履约能力还这样做,就是一种主观故意诈骗的表现。
其次,考察行为人签订合同后的态度。若行为人签订合同后积极为履行合同做准备,努力创造条件履行合同义务,一般可以认为其没有诈骗的主观故意。相反,如果签订合同后,行为人对合同履行毫不在意,甚至将对方交付的货物、货款等用于个人挥霍、偿还债务等与合同履行无关的用途,或者携款潜逃,这就明显表现出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故意。
再者,从行为人对取得财物的处置情况判断。如果行为人将取得的财物合理用于合同约定的事项,用于生产经营等活动,那么主观故意诈骗的可能性较小。但如果将财物随意处分,导致无法返还给对方,就可能存在诈骗故意。例如,行为人将货款用于高风险投资且未 告知对方,最终投资失败无法偿还货款,这种行为就有较大的诈骗嫌疑。
最后,还需要结合行为人的一贯表现。如果行为人以往就有类似的诈骗行为或者多次不诚信履约的记录,那么在当前合同中存在主观故意诈骗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总之,界定合同诈骗中的主观故意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判断,不能仅仅依据某一个行为或情况就下结论。在实际案件中,司法机关会根据具体案件的证据和事实,运用上述方法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认定。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故意殴打致人伤害罪该怎么判?
刑事案件取保候审请一个律师辩护大概需要多少钱?
伤者家属不管伤者该怎么办?
农产品进项税是否根据产出计算?
婚检是否能延长婚假?
自建房多大面积需要办理施工许可证呢?
警察的执勤补助是什么意思呢?
医保的参保地如何更改?
养老金领取的法定年龄是多少?
言语侮辱人是否犯法?
父母年长儿子是否需要照顾?
黄金退货国家三包规定是怎样的?
涉诈卡证明自己被骗后是否需要全额赔偿?
两个夫妻离婚有一个孩子会怎么判?
驾驶车辆导致乘客死亡一定会被判刑吗?
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否离婚?
强制险到期了可以推迟多久交?
不合劳动法的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应?
网络诈骗罪有哪些独特特点?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