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转让纠纷案件怎样确定管辖?


在处理债权转让纠纷案件时,确定管辖法院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债权转让。债权转让简单来说,就是债权人把自己拥有的债权,通过合法的方式转让给其他人。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纠纷,就涉及到该由哪个法院来处理的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这意味着,如果债权转让双方在转让协议中已经书面约定了管辖法院,那么就按照这个约定来确定管辖。例如,甲乙双方在债权转让协议中明确约定,一旦发生纠纷由合同签订地的法院管辖,那么当纠纷出现时,就应当由合同签订地的法院来处理。 如果债权转让双方没有约定管辖法院,那么就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在债权转让纠纷中,被告住所地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被告居住的地方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而合同履行地的确定相对复杂一些。一般来说,合同对履行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动产的,不动产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其他标的,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即时结清的合同,交易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 在债权转让纠纷中,如果争议的是给付货币,那么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的法院就有管辖权。比如,甲转让债权给乙,乙应该向甲支付转让款,此时甲就是接收货币一方,甲所在地的法院就可能有管辖权。 此外,如果债权转让涉及到专属管辖的情况,那么就要按照专属管辖的规定来确定管辖法院。专属管辖是指法律强制规定某类案件只能由特定法院管辖,其他法院无权管辖,也不允许当事人协议变更管辖。例如,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债权转让纠纷涉及到不动产相关的债权,那么就由不动产所在地的法院管辖。 总之,债权转让纠纷案件的管辖确定,首先看双方是否有书面约定管辖法院;如果没有约定,就按照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来确定;同时还要考虑是否存在专属管辖的情况。当事人在遇到债权转让纠纷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准确确定管辖法院,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