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行为该如何认定?
开车时和别人碰了一下,当时心里害怕就直接走了,后来想想挺担心这算肇事逃逸的。想知道到底怎么认定肇事逃逸行为呀?是只要撞了车走了就算吗,还是有其他具体的判断标准,想弄清楚自己这情况算不算。
展开


肇事逃逸行为的认定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肇事逃逸,简单来说,就是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而做出的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 。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以下这些情况一般会被认定为肇事逃逸:一是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比如撞车后,司机明知道撞了别人,直接开车跑了或者把车扔在现场人跑了。二是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但实际上他可能是有责任的,只是自己主观判断错误就走了。三是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还有一些情况也属于肇事逃逸,像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或者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在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总之,肇事逃逸的认定关键在于当事人主观上有逃避法律责任的故意,并且实施了逃离现场等逃避行为。如果被认定为肇事逃逸,根据情节轻重,会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 相关概念: 肇事逃逸: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行为。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