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和小汽车撞了如何判定责任?
当电动车和小汽车撞了之后,责任判定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首先要明确,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有几个基本准则。如果是某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事故发生,那么该方承担全部责任。比如小汽车闯红灯直接撞上正常行驶的电动车,小汽车就可能负全责。要是两方或多方都有过错,那就根据他们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或次要责任。要是各方都没有明显过错,可能会被认定为交通意外事故,各方都无责任;但如果一方是故意制造事故,另一方无需担责。
在法律规定上,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也就是说,如果电动车没有过错,比如在规定车道正常行驶、遵守交通信号等,那么小汽车一方要承担赔偿责任。要是电动车存在逆行、闯红灯等过错行为,小汽车的赔偿责任会根据电动车的过错程度适当减轻。即便小汽车没有过错,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要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具体责任划分最终还是以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为准,交警会根据现场勘查、调查询问等多方面情况来综合判定。
相关概念:
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也就是交强险,是一种强制购买的保险,主要保障交通事故中第三方受害人(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当发生事故时,保险公司会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对受害人进行赔偿。
无过错原则: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即使一方当事人没有过错,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中,如果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机动车一方就要承担赔偿责任,这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过错程度:是对当事人在事故中过错大小的衡量。比如闯红灯这种严重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过错程度就比较大;而一些不太严重的违规行为,过错程度相对较小。过错程度会影响责任的划分和赔偿的比例。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