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是否为留置案件?
我遇到个事儿,有人说这可能是留置案件,但我不太懂。我就想知道判断是不是留置案件的标准是啥,从哪些方面去看呢?希望能有个清晰的解答,让我明白到底是不是属于留置案件。
展开


判断一个案件是否为留置案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下面为你详细介绍相关判断标准。 首先,要明确留置措施的适用对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规定,被调查人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监察机关已经掌握其部分违法犯罪事实及证据,仍有重要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监察机关依法审批,可以将其留置在特定场所:涉及案情重大、复杂的;可能逃跑、自杀的;可能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可能有其他妨碍调查行为的。也就是说,如果案件中的当事人符合上述情况,就可能会被采取留置措施。 其次,关注案件的调查主体。留置措施是由监察机关依法实施的。监察机关对公职人员开展廉政教育,对其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以及道德操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费国家资财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进行调查。所以,如果是监察机关在对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并且符合留置的条件,那么就有可能是留置案件。 最后,留意留置程序的合法性。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由监察机关领导人员集体研究决定。设区的市级以下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省级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当报国家监察委员会备案。留置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一次,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省级以下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的,延长留置时间应当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监察机关发现采取留置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解除。如果案件中涉及的留置措施是按照这些法定程序进行的,那么也可以作为判断是留置案件的一个依据。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