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区分犯罪既遂类型?


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已经具备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准确区分犯罪既遂类型,对于准确认定犯罪和量刑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来看看不同的犯罪既遂类型及其区分方法。 首先是结果犯。结果犯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这里的法定犯罪结果,是专指犯罪行为通过对犯罪对象的作用而给犯罪客体造成的物质性的、可以具体测量确定的、有形的损害结果。比如故意杀人罪,只有当犯罪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这一法定结果发生时,才构成犯罪既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故意杀人罪以被害人死亡结果为既遂标准。 其次是行为犯。行为犯是指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犯罪,不要求造成物质性的和有形的犯罪结果。也就是说,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就构成犯罪既遂。例如脱逃罪,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逃脱司法机关羁押和监管的行为一旦实施完毕,即构成脱逃罪既遂,而不论其是否实际摆脱了司法机关的控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六条规定,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表明脱逃罪更侧重于行为的实施完成。 再者是危险犯。危险犯是指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危险犯不是以造成物质性的、有形的犯罪结果为标准,而是以法定的客观危险状态的具备为标志。例如放火罪,只要放火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即使没有造成实际的损害结果,也构成放火罪既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但“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就是危险犯既遂的体现。 最后是举动犯。举动犯也称为即时犯,是指按照法律规定,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即告完成和完全符合构成要件,从而构成犯罪既遂的犯罪。举动犯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但存在既遂形态与预备形态及预备阶段的中止形态之别。例如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的行为,就构成犯罪既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条规定,组织、领导恐怖活动组织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罚金。 在区分犯罪既遂类型时,我们可以根据犯罪行为是否要求特定结果、是否要求危险状态、是否以行为实施完毕为标准等方面进行判断。同时,要结合具体的刑法条文规定,准确认定犯罪行为所属的既遂类型。这样才能在司法实践中正确定罪量刑,保障法律的公正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