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暴证据的情况下,离婚时财产该怎么分割?


在有家暴证据的情况下,离婚财产分割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要明确财产的性质,区分个人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个人财产通常是指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以及婚后明确约定为个人的财产,这部分财产在离婚时归各自所有,不进行分割。而夫妻共同财产则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等财产,离婚时需要进行分割。 其次,对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有协议分割和判决分割两种方式。如果夫妻双方能够就财产分割达成一致意见,那么将按照双方的协议进行分割。例如,双方可以约定某些财产归一方所有,或者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然而,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协议,那么就需要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决。在判决时,法院会遵循以下原则: 1. 男女平等原则:夫妻双方在财产分割上享有平等的权利,一般情况下会均等分割共同财产。 2. 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考虑到子女的抚养和女方在家庭中的付出,会适当照顾子女和女方的利益,给予他们相对较多的财产份额。 3. 照顾无过错方原则:因为家暴是一种严重的过错行为,所以在分割财产时,法院会倾向于保护无过错方的权益,给予无过错方更多的财产份额。 4. 有利生活,方便生活原则:在分割财产时,会考虑财产的实际用途和双方的生活需要,尽量使分割后的财产能够方便双方的生活。例如,对于一些生活必需品,会根据实际情况分配给更需要的一方。 5. 权利不得滥用原则:不得将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他人财产拿来进行分割,比如夫妻一方父母的财产等。 另外,因家暴离婚的受害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损害赔偿的具体数额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 1. 过错方的过错程度:比如实施家暴的手段、场合、次数和持续时间等。如果家暴行为非常恶劣,对受害方造成了严重的身体和精神伤害,那么过错方应承担更多的赔偿责任。 2. 过错方的认错态度:事后积极承认错误并积极抚慰受害人的,赔偿数额可能会相对减少;反之,如果过错方毫无悔意,甚至继续实施家暴行为,赔偿数额可能会增加。 3. 过错方的经济能力:赔偿数额会根据过错方的基本收入和财产状况来确定。如果过错方经济能力较强,那么赔偿数额可能会相应提高;如果过错方经济困难,赔偿数额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 4. 受害方精神伤害的严重程度:一般来说,女性受到同等侵害时产生的精神痛苦可能要大于男性,但具体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判断。 5. 受害人自身、家庭经济状况:这将直接影响一定数额的赔偿金能否达到相应预期。 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同时,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二)与他人同居;(三)实施家庭暴力;(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