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人和法定继承人的区别是什么?
我最近在处理家里老人遗产的事儿,对继承这方面不太懂。搞不清楚继承人和法定继承人到底有啥不一样,不知道这两者的区别会对遗产分配产生什么影响,想问问专业人士这两者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展开


继承人和法定继承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法律规定中有明显区别。 首先,继承人是指依法继承财产的人。从范围上看,继承人可以分为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法定继承人是基于法律规定而取得继承权的人,遗嘱继承人则是根据被继承人所立合法有效的遗嘱而获得继承权的人。也就是说,继承人的概念范围更广,法定继承人是继承人中的一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了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这里所指的法定继承人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和顺序来确定的。 而遗嘱继承人的范围则相对灵活,被继承人可以通过遗嘱指定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遗产,也可以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这就体现了遗嘱继承人的范围既可以涵盖法定继承人,也可以突破法定继承人的限制。 从继承的依据来看,法定继承人的继承权是直接由法律赋予的,只要符合法定继承人的条件,就依法享有继承权。而遗嘱继承人的继承权来源于被继承人的遗嘱指定,只有当遗嘱合法有效时,遗嘱继承人才能按照遗嘱继承遗产。如果遗嘱无效,那么遗嘱继承人就不能依据该遗嘱继承遗产,可能会按照法定继承的方式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继承人和法定继承人在概念范围、继承依据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在处理遗产继承问题时,准确把握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确保遗产继承的合法、公正进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