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离婚需要哪些证据,财产又该如何分配呢?


在家暴离婚的情况下,需要准备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家暴事实,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证据类型: 首先,医院诊断证明是非常重要的证据之一。如果在遭受家暴后身体受到伤害,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病历、检查报告等,能够清晰地显示受伤的部位、程度等情况,以此证明家暴行为的发生。例如,被打伤后,病历中记录的伤口情况、治疗过程等都能作为有力证据。 其次,报警记录也具有很强的证明力。遭受家暴时及时报警,警方会进行出警处理,制作出警记录,并对双方进行询问、制作笔录。这些记录能够客观地反映家暴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等情况。 再者,视听材料也可作为证据。比如现场的录音、录像等,能够直接呈现家暴发生的过程。现在很多家庭都有监控设备,如果监控记录到了家暴行为,这将是非常关键的证据。另外,手机拍照、录像功能也很方便,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记录下家暴的相关场景。 邻里证明人证言也不容忽视。邻居往往对家庭的一些情况比较了解,如果他们目睹了家暴行为或者听到了家暴发生时的声音等,可以请他们作为证人出具证言。 关于家暴离婚时的财产分配问题,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协议分割。如果夫妻双方能够就财产分割达成一致意见,可以签订财产分割协议,按照协议进行分割。这种方式比较灵活,双方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情况进行协商。 二是判决分割。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就需要由法院进行判决。法院在判决时会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男女双方平等分割原则,即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应平均分配;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考虑到子女的抚养和女方在家庭中可能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会适当给予照顾;有利生活,方便生活原则,例如对于一些生活必需品、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财产,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分配;权利不得滥用原则,不得将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部分拿来分割;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在共同生活中消耗、毁损、灭失的,另一方不予补偿。 此外,因家暴离婚的受害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损害赔偿的标准会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一方的过错程度,具体包括实施家暴的手段、场合、次数和持续时间等;过错方的认错态度,事后是否积极承认错误并抚慰受害人;过错方的经济能力,按照其基本收入进行判断;受害方精神伤害的严重程度,一般女性受到同等侵害时产生的精神痛苦可能要大于男性;受害人自身、家庭经济状况等。 法律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其中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是准予离婚的情形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