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改判后应该如何执行?
我有个官司经过再审改判了,但是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执行这个新的判决。我不清楚是由谁来负责执行,执行的流程是怎样的,会不会遇到什么阻碍。希望了解一下再审改判后执行的具体方式和相关规定。
展开


再审改判是指案件经过再审程序后,法院对原判决进行了改变。再审改判后的执行问题是很多当事人关心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执行的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也就是说,再审改判后的执行一般由一审法院或者财产所在地同级法院负责。这是为了方便执行工作的开展,因为一审法院通常对案件情况比较熟悉,而财产所在地法院则便于对财产进行查控和处置。 接下来看看执行的流程。当再审改判的判决生效后,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应当自动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如果其不自动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这个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申请后,会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义务。如果被执行人仍不履行,法院可以采取多种执行措施。比如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等。 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如果被执行人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法院可能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但这并不意味着债权人的权利消灭,一旦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债权人可以随时申请恢复执行。另外,如果被执行人对执行行为提出异议,法院会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作出相应的处理。 总之,再审改判后的执行需要遵循法定的程序和规定,当事人要积极配合法院的执行工作,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实现。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