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史中《法经》如何解释?
我在学习中国法律史,遇到《法经》这个名词不太理解。想知道《法经》到底是什么,它在法律史上有啥意义,它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希望能有专业的解释。
展开


《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在理解《法经》之前,先解释一下封建成文法典。封建成文法典,就是封建时期通过文字明确记录下来的法律条文集合,它不像习惯法那样口口相传,而是有具体的文字内容,大家都能看到并遵循。 《法经》是战国时期魏国李悝总结春秋以来各诸侯国立法经验而制定的。其制定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当时各诸侯国纷争不断,社会秩序需要更明确的规则来维护,原有的法律规范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法经》应运而生。 《法经》一共有六篇,分别是《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盗法》主要针对的是侵犯财产的犯罪行为,比如盗窃他人财物等;《贼法》是关于危害人身安全的犯罪,像杀人、伤人这类行为;《囚法》规定的是关于囚禁和审判罪犯的内容;《捕法》主要是有关追捕盗贼等犯罪嫌疑人的法律;《杂法》则是对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犯罪行为的规定;《具法》相当于现代法律中的总则部分,主要规定定罪量刑的通例与原则。 《法经》在我国法律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晋书·刑法志》记载,“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它是后来秦汉法律的基础,对后世封建法典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封建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