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起离婚诉讼,起诉离婚会受到哪些限制?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如何提起离婚诉讼。 提起离婚诉讼是指夫妻一方通过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来解除婚姻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一方向法院告状,请求法院判决离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起诉离婚的流程大致如下: 第一步,准备起诉材料。主要包括起诉状、结婚证、身份证、子女出生证明、财产证明等。起诉状要写明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比如请求判决离婚、分割财产、确定子女抚养权等)、事实和理由(比如说明夫妻感情破裂的原因和经过)。 第二步,确定管辖法院。一般情况下,离婚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步,向法院递交起诉材料。将准备好的起诉材料提交给有管辖权的法院,并按照法院的要求缴纳诉讼费用。 第四步,法院受理。法院收到起诉材料后,会进行审查。如果符合受理条件,就会立案受理,并通知原告和被告。 第五步,审理和判决。法院会安排开庭审理,在审理过程中,双方可以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提供证据。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判决。 接下来,我们看看起诉离婚会受到哪些限制。 限制一:男方在特定期间不得提出离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二条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这是为了保护妇女和胎儿、婴儿的合法权益。 限制二: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这是为了防止当事人滥用诉权,给对方和法院造成不必要的负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七项对此有明确规定。 限制三: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应当征得军人同意,但是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这是为了保护军人的婚姻权益,维护军队的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一条有相关规定。 总之,提起离婚诉讼需要按照法定的流程进行,同时也要注意法律规定的限制条件。在处理离婚问题时,建议咨询专业的律师,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