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额头缝针留疤如何获得赔偿?


如果工伤导致额头缝针留疤,赔偿流程和相关规定如下: 首先是工伤认定。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不缴纳工伤保险费(《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三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比如,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 接着是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人需要向所属的设区市级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递交劳动能力鉴定的申请,目的是确定工伤患者所受伤害的具体程度和等级。劳动能力鉴定主要针对劳动者在参与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所导致的劳动能力不同程度的损伤,相关部门依据医学标准对其进行的鉴别和评定。一般而言,我国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作仅负责处理由工伤或者疾病引发的劳动能力鉴定问题。 最后是赔偿申请。携带工伤认定决定书以及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等相关材料,前往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工伤赔偿的申请,并与用人单位就工伤赔偿事宜进行协商。 赔偿金额方面,如果未达到伤残标准,直接通过工伤保险赔付,包括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 );如果达到伤残标准,根据伤残等级获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比如,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十级伤残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 )。此外,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缴纳工伤保险,那么由单位支付工伤待遇,包括工资福利、治疗费用等。若单位不支付,职工可申请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后由单位偿还。 相关概念: 工伤认定:是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劳动者或者其直系亲属的申请,依据工伤保险法律法规,确认劳动者所受伤害、所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范围的行政确认行为。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