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职务侵占不够立案标准该怎么处理?


在探讨2024年职务侵占不够立案标准该如何处理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规定,职务侵占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关于受贿罪、贪污罪相对应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五倍执行。结合该解释第一条、第二条的规定,职务侵占罪数额较大的标准为六万元以上。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职务侵占金额达到六万元才可能构成犯罪。 如果职务侵占行为不够立案标准,不能以职务侵占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但并不意味着行为人可以逃避法律责任。从民事角度来看,职务侵占行为本质上是一种侵犯公司财产权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公司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要求行为人返还侵占的财产,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在诉讼过程中,公司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行为人存在职务侵占行为以及侵占的具体财产数额等。 从公司内部管理角度而言,公司可以依据内部的规章制度对涉事员工进行处理。公司的规章制度是公司进行内部管理的重要依据,只要该规章制度是经过民主程序制定,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并且已经向员工公示,就可以作为处理员工的依据。公司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涉事员工进行警告、记过、降职、辞退等处理。这样不仅可以维护公司的正常管理秩序,也能对其他员工起到警示作用。 此外,即使职务侵占行为不够刑事立案标准,但如果存在多次职务侵占等情形,累计数额达到立案标准的,依然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司法机关在判断是否构成犯罪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而不仅仅局限于单次行为的数额。所以,对于职务侵占行为,公司和相关人员都应该重视,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