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移交公安机关的案件要怎么处理?
我有个涉及民事纠纷的案子在法院审理,结果法院说要把案件移交给公安机关。我不太明白这之后会怎么处理,案件会有什么走向,公安机关会采取什么行动,最终结果大概会怎样,希望能了解清楚。
展开


当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案件可能涉及刑事犯罪等情况时,会将案件移交给公安机关处理。这是为了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让犯罪行为得到应有的惩处。 从法律依据来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发现与本案有牵连,但与本案不是同一法律关系的经济犯罪嫌疑线索、材料,应将犯罪嫌疑线索、材料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查处,经济纠纷案件继续审理。第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作为经济纠纷受理的案件,经审理认为不属经济纠纷案件而有经济犯罪嫌疑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 对于法院移交的案件,公安机关会首先对移交的材料进行审查。这个审查过程主要是判断是否有犯罪事实发生,以及该犯罪事实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如果经过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范围的,公安机关会按照规定进行立案。立案之后,公安机关会展开侦查工作,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可能会采取询问证人、讯问犯罪嫌疑人、勘验、检查、搜查、查封、扣押物证、书证等一系列侦查措施。 如果经过侦查,发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公安机关会将案件移送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检察机关会对案件进行进一步的审查,决定是否向法院提起公诉。如果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会向法院提起公诉,由法院进行审判,最终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以及应承担怎样的刑罚。如果经过侦查,发现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公安机关会撤销案件。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