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行政行为被确认违法后造成损害应如何处理?


当具体行政行为被确认违法且造成损害时,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处理方式。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具体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作出的有关其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例如,市场监管部门对某商家作出的吊销营业执照的决定,这就是一个具体行政行为。如果这个决定后来被确认是违法的,并且给商家造成了经济损失等损害,那么就涉及到后续的处理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有本法规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形,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这就为受害人在具体行政行为被确认违法造成损害时主张赔偿提供了法律依据。 当遇到这种情况,受害人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第一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申请。赔偿义务机关一般是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例如,如果是公安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被确认违法,那么公安机关就是赔偿义务机关。受害人应提交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受害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具体的要求、事实根据和理由;申请的年、月、日等内容。 第二步,赔偿义务机关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如果赔偿义务机关决定赔偿的,会与赔偿请求人协商赔偿方式、赔偿项目和赔偿数额等内容,并制作赔偿决定书。如果决定不予赔偿的,会书面通知赔偿请求人,并说明不予赔偿的理由。 第三步,如果赔偿请求人对赔偿的方式、项目、数额有异议,或者赔偿义务机关作出不予赔偿决定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赔偿义务机关作出赔偿或者不予赔偿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在具体行政行为被确认违法造成损害时,受害人有权利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相应的赔偿,要积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