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投资的企业该怎么处理?


当一个企业涉及非法集资时,法律会依据具体情况进行一系列处理。首先,对于非法集资行为的认定至关重要。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第二条规定,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一旦企业被认定为非法集资,相关部门会采取措施控制企业的资产。依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第十七条,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会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对涉嫌非法集资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认定,在调查过程中,可以依法查询、冻结涉案单位和个人的资金账户等。这是为了防止资金进一步被转移或流失,保障投资者的权益。 接着,会对非法集资的资金进行清退。《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非法集资人、非法集资协助人应当向集资参与人清退集资资金。清退资金的来源包括:非法集资资金余额、非法集资资金的收益、非法集资人及其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从非法集资中获得的经济利益等。也就是说,企业需要用这些资金来偿还投资者。 对于企业的相关责任人,也会追究法律责任。如果构成犯罪,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了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此外,对于企业本身,如果非法集资情节严重,可能会面临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相关部门会根据企业的违法情节,按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处罚,以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对于投资者来说,在发现企业非法集资后,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案,配合调查,以便最大程度地挽回自己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