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双方约定财产归个人所有发生纠纷时该如何处理?


当夫妻双方约定财产归个人所有发生纠纷时,以下是相关的处理方式及法律依据。 首先,我们要明确夫妻财产约定制这一概念。夫妻财产约定制是指法律允许夫妻双方用协议的方式,对夫妻在婚前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的所有权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对第三人债务的清偿、婚姻解除时财产的分割等事项作出约定,从而排除或部分排除夫妻法定财产制适用的制度。通俗来讲,就是夫妻二人可以自己商量财产怎么分配,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这意味着,只要夫妻双方的财产约定是采用书面形式,且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那么该约定就是有效的,双方都要遵守。 当发生纠纷时,如果双方能够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那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双方可以根据之前的财产约定,重新梳理财产情况,友好地解决纠纷。这种方式省时省力,还能避免伤了夫妻感情。 如果协商不成,就可以考虑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在诉讼过程中,首先要确定该财产约定是否有效。法院会审查约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和实质要件。如果约定有效,法院会按照约定来处理财产纠纷。例如,如果约定了某套房产归一方所有,那么在离婚等纠纷中,该房产就会判给约定的一方。 在举证方面,主张按照财产约定处理的一方,需要提供书面的财产约定协议作为证据。同时,还要证明该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如果另一方对协议的真实性、有效性提出质疑,也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 此外,在处理纠纷时,还需要考虑第三人的利益。如果夫妻的财产约定损害了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第三人有权要求夫妻双方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夫妻一方以财产归个人所有为由,逃避对第三人的债务,第三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之,夫妻双方约定财产归个人所有发生纠纷时,要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解决,既要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也要考虑到第三人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