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事后报警该如何处理?
我之前遇到了一起交通事故,当时没来得及报警就离开了现场。现在我想事后报警,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也不清楚会有什么样的处理流程和结果,会不会因为当时没及时报警就对我不利啊?希望了解一下相关情况。
展开


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很多时候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当场报警,而是选择事后报警。下面就为您详细介绍交通事故事后报警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处理方式。 首先,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八条,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未报警,在事故现场撤除后,当事人又报警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十六条规定的记录内容予以记录,并在三日内作出是否接受案件的决定。 其次,对于是否能受理事后报警的事故,需要看具体情况。如果经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制作受案登记表;如果经核查无法证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或者不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再者,事后报警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因为事故现场已经撤除,证据收集可能会比较困难,比如事故的具体情况、责任认定等可能难以准确判断。但当事人在事后报警时,应尽可能详细地向警方提供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车辆信息、人员伤亡情况等信息,以便警方进行调查。 另外,如果事故导致了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事后报警更是必要的。即使现场已经变动,警方也可以通过调查证人证言、监控录像、车辆痕迹等方式来还原事故真相,进行责任认定。 最后,无论何时报警,当事人都应积极配合警方的调查工作。如果是当事人一方的过错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规定,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赔偿责任、行政处罚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则根据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总之,交通事故事后报警是可行的,但可能会增加处理的难度,及时报警才是最有利于事故处理的方式。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