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移交未移交的税务案件会怎样处理?


在探讨应移交未移交的税务案件相关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应移交的税务案件”是什么概念。一般来说,当税务案件涉及到较为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超出了税务部门自身的处理权限时,就需要移交给司法机关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处理。例如,纳税人存在偷税、抗税、骗税等行为,且达到了一定的数额或者情节严重的标准,就属于应移交的税务案件。 如果出现应移交未移交的情况,从法律层面来看,会有相应的处理措施。依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行政执法机关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违法事实的情节、违法事实造成的后果等,根据刑法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司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等规定,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必须依照本规定向公安机关移送。 对于应移交未移交的税务部门相关责任人,会面临行政处分。如果行政执法机关违反本规定,隐匿、私分、销毁涉案物品的,由本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实行垂直管理的上级行政执法机关,对其正职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以上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如果行政执法机关违反本规定,逾期不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的,由本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实行垂直管理的上级行政执法机关,责令限期移送,并对其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行政执法机关违反本规定,对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不移送,或者以行政处罚代替移送的,由本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实行垂直管理的上级行政执法机关,责令改正,给予通报;拒不改正的,对其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给予记过以上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从企业角度来看,如果税务部门应移交未移交税务案件,可能会使企业的违法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企业不能正确认识到自身问题,后续可能面临更严重的法律风险。一旦后续被发现并处理,企业将承担更重的法律责任,包括补缴税款、滞纳金,以及面临高额罚款等。





